淮海战役:小推车推出来的战争奇迹

来源:法商时代发布时间:2021-03-17浏览次数:14编辑者:法商时代

余骐骥(法学20403)

       古语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民之所向,乃大势之所趋。纵观历史发展长河,得民心者,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胜数,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事实,这就是人民力量的伟大之处。

       201712月,365体育官网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歼敌最多战争形势最复杂、对解放全中国起决定性作用的一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以少胜多的奇迹。从1948116日至1949110日,在东起海州西到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人民军队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以北豫皖苏广大地区,形成了“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形势。纵观这场战役,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胜利,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

       其实淮海战役发起时我军并不占优势,在华东和中原战场上,国民党留置了白崇禧两个重兵集团。而在解放军装备和兵力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发动一切力量,支援战争。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毛主席曾经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淮海战役中不断涌现的人民群众支前场面,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基本上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据统计,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弹药1460多万吨、粮食9.6亿斤。淮海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具有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充分体现了人民且只有人民才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自制的小推车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以落后的运输工具和分散的农村物资,来坚决支持淮海战役这场规模巨大的决战。

       几百万民工统一按地区,以担架、扁担、大车、小车组成担运团,配送于战场上的每只部队。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破冰渡河,长途跋涉,支援子弟兵作战。在运粮的途中遇上雨雪,民工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盖上。在运送伤员的途中,突遇敌机扫射轰炸,隐蔽不及,民工们就扑上去,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伤员,无数无名英雄光荣献身。山东莒沂县民工团,用400辆小车运送11万斤面粉上前线,途中带的口粮吃完了,民工们宁可顶着饥饿,也无一人动用车上的粮食。胶东有位民工给前线送粮,跋涉千里。每到一地,他就在一根小竹棍上刻上地名。支前结束时,那根竹棍上面刻满了山东、江苏、安徽388个村镇的名字。这上面不单是普通的里程记录,更是数百万英雄民工战斗的历程,是人民群众英勇支前的有力见证。

       若没有这千百万具有高度觉悟、真心实意拥护革命战争的人民群众,怎会有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广大人民群众能看到战争胜利的希望,才能不顾一切支援革命战争。

       民为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追求国家独立的伟大道路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们一心为公,舍身为国,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于是最终赢得了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

       在当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时刻,我们已然实现了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里所描述的那样“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哀,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病……”这盛世一如先辈们所愿。一个民族的图存、崛起、强盛,离不开无数先行者的奋斗与牺牲。所以,在这新征程里,我们定要牢记先辈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坚信人民是新征程里的主力军,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我们定能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胜利。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不忘苦难教训,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把祖国的光荣与个人成长紧紧联系起来。不奋斗,枉少年,生于太平盛世的我们亦应有为祖国尽绵薄之力、谋安乐荣光的赤忱之心。不逐梦,无青春。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要敢于做梦追梦,用青春的拼搏与汗水,谱写与国同梦的不朽诗篇。鲁迅先生曾寄语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也许我们人微言轻,但与国同梦之心却坚定不移。如今,我们能欣喜地看到,承载着祖国科学发展中坚力量的人们,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是青年人的机遇,也是青年人的责任,不退缩勇担当,在奋斗中与国同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少年雄姿,舒展奋斗之间!